“一场秋雨一场寒”,近日来秋雨来袭,天气转凉,早晚气温温差较大,幼儿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极易患流感(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那什么是流感?它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得了流感后有什么症状?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预防呢?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流感不是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常由于受凉或鼻病毒、冠状病毒、细菌等病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传染性不强,症状较轻,呈自限性。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其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
2、流感有什么症状呢?
流感起病急,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虽然流感和普通感冒症状并不太一样,但是幼儿表达能力有限,要准确区别其身体状况并不容易。为免延误治疗,家长如发现孩子感冒有严重的不适或持续发烧,而且服药后没有转好的迹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家庭日常预防措施
1、减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流感病原主要通过人们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闭塞的房间也会让细菌和病毒密度上升,增加病原传染几率。因此,室内要多开窗通风,家长也应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如不可避免应采取防护措施。若孩子已患病,发病期间停止来园,避免传染他人。
2、远离“毒”源。家里有人感冒,应为患者佩戴口罩。确诊感染流感病毒应及时治疗或隔离,以免传染给幼儿。及时通风,教育幼儿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让幼儿远离流感病毒携带者,避免与之近距离接触,以防感染。
3、讲究卫生,勤消毒:让幼儿在家勤洗手,多喝水,保持良好规律的作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让幼儿在饭前便后洗手,拿了脏东西之后立即洗手。家人外出回来应洗手,换衣之后再与孩子接触,减少病毒感染机率。幼儿的餐具应定期灭菌消毒。除此之外,随着天气变化,及时为幼儿增减衣服。让幼儿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等均可以降低患流感的风险。
4、补充维生素。让幼儿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代谢,提高免疫力。维生素能促进体内重要代谢,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能增强皮肤和黏膜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平时注意教育孩子多喝水,饮食要有规律,不暴饮暴食。
5、增强体质,锻炼身体。每天让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适当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促进钙、磷吸收,增强免疫能力。冬季以上午10~11时为宜,通过适宜的运动和游戏活动,强健他们的身体,提高免疫力。
6、流感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增强对病毒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我们今天的小课堂就结束啦,亲爱的大朋友们小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
"知识是最好的疫苗",希望大朋友们小朋友们认真学习防病保健知识并掌握科学的防病方法。祝小朋友们健康快乐每一天!